小学作文教学:习作教学三字经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当前我们的学生习作水平仍不容乐观,很多同学对习作怀有敬畏的心理,缺少自信心,认为习作是那些优秀生的事,只有他们才能写得好,动笔之前就先气馁三分。如何揭开写作神秘的面纱,让习作走进普通学生的心灵,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乐趣?笔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得出的“三字经”,也许对我们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鼓士气。
1、扶上马,起好步。当接手一个新班时,我特别注意第一次习作课。因为第一次习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习作的心理。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而且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内容入手,而不是呆板地按照园地里提供的话题。习作指导从说到写,使之获得第一次习作的成功,消除习作的神秘感。我是从三年级接到现任的班级的,记得第一次上习作课,我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学生莫名其妙,以为是上体育课。我与学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只只小鸡在我这只母鸡的翅膀下,惊叫着,躲藏着,玩得不亦乐乎。玩过后,我让他们说说,今天我们的游戏怎么玩?玩时,同学们都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让他们动笔写,就写这些内容。由于刚玩过,学生印象深刻,大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写,我及时给予鼓励。刚进入三年的学生想不到自己竟也能写出这么长的习作,大家都对自己刮目相看了。
2、寻亮点,树信心。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尤其是刚刚接触写作的学生,他们就像试飞的小鸟,要以鼓励为主,才能让他们不害怕写作。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使之具有成功感,走“写话——受到鼓励——更想写——越写越好”之路。学生每次练笔后,我都要睁大眼睛当伯乐,找到写得较好的习作,拿到班上朗读,让学生一起评价。这样,写者乐陶陶,评者新奇雀跃。当然更不要忘记那些平时作文写得一般的同学,只有他们的习作中有一个好词、好句,一个好段落,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有点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这些学生自然心里乐滋滋的。记得有一个学生写自己的铅笔盒时,详略不分,写的啰里啰唆,甚至连铅笔盒里有几支笔几块橡皮都写上,还写了一些与铅笔盒无关的事情。这样的习作看起来就像是一团乱麻,但我觉得学生既然写出来了,一定也费了不少脑筋。于是,先鼓励他,说他写的文章很长,这在全班是第一的,再婉言的指出他的不当之处,督促其修改。这个学生听后,乐呵呵的,改得也很开心。
二、广积粮。
1、拓生活,厚积淀。“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可见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积累生活素材,丰富事物表象。让学生体验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如开家长会,要求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经常与孩子沟通。鼓励学生做家庭的小主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搜集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地搜集素材,增加习作实践的机会。要学生从小培养一个好习惯:在身边准备一本笔记本,作为“作文材料仓库”,凡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的事,都储藏进去,习作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
2、多采撷,储字汇。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词汇语汇,充实语言仓库。学校、家庭要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学校要充实图书馆,并有效地对学生开放。班级里要设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与同学交流,充分发挥现有读物的作用。家长也应舍得投资,常带学生逛图书城购书。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督促他们把看到了好词好句要及时记录摘抄下来,并精心地保管分类,有空时可以拿出来再看看,加强记忆,在习作的时候,能用上的词句或片段就采用进去,可模仿的也尽可模仿。这样就避免了习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三、表我心。
1、写我口,少束缚。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目标。因此,应鼓励学生在练笔时,放下心理包袱,不要觉得我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写我想说的话。可以无拘无束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得多也行,不想写得多,三言两语也是不错的选择。今天心情好了,就多写,心情不好了,就少写。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要时想写,什么也想不出来,有时不经意中,一篇文章就一挥而就了。因此,教师在布置学生习作后,不要及于让学生上交,应该让学生有一个捕捉灵感的时机。更不要对习作的字数,内容作很多硬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