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里的“哭”与“笑”
《金色的鱼钩》(六年制第九册第20课)写的是一个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便“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万分感动的“哭”,当然也是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
老班长的两次“笑”
《金色的鱼钩》记叙的是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课文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老班长在命令大家吃鱼那天,课文中说,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笑着对大家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老班长是笑着说的,可同志们吃不下去,于是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不笑了。最后同志们把鱼吃下去,老班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这前后笑了两次,却笑得不一样。
老班长第一次的笑是故意做出来的笑。因为那天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鱼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野菜”,按照老班长对自己的要求,他是笑不出来的。然而,老班长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可能听到了,也可能觉察到什么,他知道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所以他笑了,这是他故意做出来的笑,目的是想调节当时的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老班长第二次的笑,是他看到同志们吃下去了,心里感到了一点安慰而笑。然而,他笑得却是那么勉强,因为同志吃下去的那毕竟是“小半条猫鱼”和“一丁点野菜”,他想到挖草根、找野菜也那么不容易,饥饿随时都在威胁着同志们的生命,想到党交给他的任务,因而老班长是笑不出来的,只是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为了同志们吃鱼的两次不同的笑,反映了他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活动和崇高品质。
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