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小学生作文的选材 |
|
(作者:陈琼炜 更新时间:2006/8/15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学生在作文时,取材上的雷同和陈旧是常见的弊病,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我就如何选材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开拓思路,再现生活 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使他们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因而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是学生群体上取材雷同的主要原因。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为小学生作文的"写什么"提供了依据,即写真实的生活。尽管学生的生活面不怎么广,生活内容不怎么丰富,但毕竟还是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历的。作文时之所以会感到没东西可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没有养成积累生活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只是到了作文课,老师布置写几次就是几次。因此,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就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学生对生活中原已感知过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这时就觉得脑中空荡。其二,课堂上,老师根据作文题目指导学生作文时,其取材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作文题中的"例举材料"和所指范围具有优先选取的心理。如:"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事情,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如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等。"多数学生都只选取"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来写。这三项被别人选取后,许多学生将陷入困境。这说明,例举材料能给学生指示取材方向,也能使之陷入此中不易开脱。二是前一个学生的取材会引起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的注意并作好"我也写什么"的心理准备。这对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来说具有提醒和开导作用,但也使这些学生大多只能沿着先前学生的取材思路选取类似的材料。这两点可以说是定势思维的作用。 二、选材新颖,体现时代风貌 学生作文取材的陈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陈旧,如《我的妈妈》这种题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写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比如我生病了,妈妈如何连夜把我送到医院,如何照顾我之类,没有新意。二是思维方法上的陈旧,对于具体题目的取材,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写猫总写猫是捕鼠能手;写做好事总免不了拾金不昧,或者冒雨帮助某生病的老人买药;写爸爸妈妈总是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等等,假话连篇,漏洞百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提炼生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取材上的独立,要指导学生学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 人弃我取,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打破陈旧的思维框架,大胆求异求新,选取真实生活中比较有新意的东西。一次,我出了个作文题目:《一次考试》。有个学生通过记叙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儿童心理测试取得成功的事例,反映我国儿童一代新的思想风貌,文章选材新颖别致,记叙生动具体,立意深刻而有意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这样一个新颖的材料是怎样选择出来的呢?这位同学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进行了一番审题,然后把平时生活中的素材像是过电影似的在脑子里思索了一遍,回想起一次次的语文考试、数学考试、体育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他经过分析比较,觉得这些考试太平常,太一般了,于是他想起一位美国专家曾到某小学做过的一次心理测试。专家设计了一个矿井,里面放着三个小球,小球用三条线分别系着,代表三名矿工。有三位同学被叫到前面做试验。专家说:"我喊一、二、三,看谁能最先将小球拉出井外。"意思是说,当矿井充水的时候,看谁能最先逃出矿井而脱离危险。井口通道很窄,如果三个人争先恐后,势必卡住通道。其中一个机灵的同学在听到命令的一刹那间,迅速地将两个小伙伴抱在一起,悄声说:"你一他二我三。""呗儿!呗儿!呗儿!"三个小球顺利地被拉出境外。"试验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美国专家高兴地说:"我在许多国家做过这个试验,都没有成功,今天在中国成功了,中国的孩子真了不起!"这不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吗?在"你与我""生与死"面前,中国的孩子经受住了考验。小作者选取了这样一个真实的而又富有儿童情趣的新颖材料作为写作题材,创作出一片优秀的作文来!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取材的方法。对于具体作文题目的取材,学生往往取面不取点,取虚不取实,取大不取小,取表不取质,取同不取异等等,写出的作文缺少个性和童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之自能依法取材才是作文取材指导的目的。如:(1)弃虚取实。不写自己不理解的、体会不深的内容,写自己实实在在经历过、看过、想过的、印象深刻的。以"心爱的红领巾"为题作文,不少学生都选取其历史意义和作用等自己不理解的大理论来写,写起来干干巴巴的。有的学生则不这样取材,如有个学生写他刚进一年级时,见别的同学戴着红领巾很好看,回家后便要妈妈去买一条。没想到戴着它去学校,却被同学取笑了,连老师也劝他不要戴,并和他讲清原因。他在羞愧中摘掉红领巾,心中暗暗发誓:这条红领巾总有一天要重新戴上。从此他就向老师要求的条件去努力,终于符合条件重新戴上它了,所以他特别珍惜这条经历曲折的红领巾。这样的材料真实可信,富有童趣,写出来具体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2)以点代面。当作文题所包含的面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时,指导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某一点来写,通过这个典型的"点"来反映面,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如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多数学生习惯上都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去写,这就很难把作文写出新意。有个学生的取材就起到以点代面的效果。他写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老大娘去商店,要售货员给她挑一条最好最贵的毛毯,售货员以为她是买给女儿结婚用的,就为她选两条红色的。没想到居然判断错了,老大娘说是买给自己用的,还说家里没有人缺这个。对此售货员发出感慨说:自己以前总能根据顾客的年龄、身份判断出对方能买什么,为什么而买,顾客很满意,现在不行了。这样取材新颖,收到"窥一斑知全豹"之效。此外还有以小衬大、以反托正、同文异取、同取并用等。 三、材料典型,文章生动有趣。 作家魏巍很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作为写作的题材,比如他写得很感人的文章《再见了,亲人!》,就是其中一例。作者为要表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选取了三个代表人物,四件震人心弦的往事来写,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三个代表人物是朝鲜大娘、大嫂、小金花,这是老中少三代人的代表,是全体朝鲜人民的代表。四件震人心弦的往事,第一件事大娘领着全村妇女给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的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而大娘却累得昏了过去。第二件是在敌机轰炸时,大娘首先把志愿军伤员背进防空洞,因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女。第三件是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因而失去了妈妈。第四件是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炮弹炸伤致残。这四件事的的确确表现了中朝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比山高比海深的,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想一想,连自己的生命和亲骨肉的生命都舍得牺牲的人,还有什么不肯无私的奉献出来的呢?文章通过这样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说明:这是怎样的一种亲人呀?文章的中心思想因而非常集中、鲜明、深刻。
上一篇文章: 记一次参观写作指导 下一篇文章: 小学语言中的写作技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