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新方向——“原生态”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4/16 14:34:4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原生态”,作为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却经历过具有原始民间乡土气息的演变形态,幽幽地散发着没有任何雕琢的质朴气息。给人真实、清新的淳朴感觉,如二月春风般轻盈地滋润着中国大地。 而“原生态”文化的意义则借用了自然环境和地理科学的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自然状态下的、未受人为影响和干扰的原始状态。如今,“原生态”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世外仙境;成了原始美、天然美、自然美的代名词,是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的良好途径。 “原生态”文化是生活中的文化,是时间与空间抽象的结合体。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原生态”文化已经扩充到多个文化领域,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全新的文艺形式,比如写作。 “原生态”写作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源远流长。比如,孔子的“兴,观,群,怨”、韩愈和柳永的古文运动以及晚清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等,都是“原生态”写作的萌芽状态,但是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没落导致了“原生态作文”惨遭封杀。直到叶圣陶先生提出“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口号后,“原生态作文”才又初见端倪。 对于中小学生“原生态”作文的准确定位,“唤醒和呵护青少年的生命意识”这一口号再合适不过了。 真诚地面对生活,大胆地写作,快快乐乐地生活,让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释放情感、交流心灵之天然。 2008年,小学语文期中考试中,杭州一名六年级学生写了一篇《我对她的爱情》。此事一出,轰动了中国整个教育界。阅卷老师自然地分成两个“派别”,反对的老师认为,作为小学生,该生存在着严重的思想问题,应不予以得分;支持的老师则认为,就文章本身来看,主题鲜明、语言流畅,应该予以得分。 对于此事,校长说:“我给这篇作文打90分!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写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现在有孩子达到了这一要求,是可贵的,不应该抹杀……”。 写文章要求的真情实感是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而当学生真得流露出内心纯真的“原生态”感情时,却被别人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天然本性。况且,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六年级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内心萌生恋爱情愫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真诚地将我们人人生来就有的“原生态”思想表达出来不正是对“原生态”作文的最好阐释吗?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言:“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可是现实中,很多学生却在老师规定的所谓真情实感的条条框框中抒发他们的感情,这种被人为因素所干扰的作文哪里会有“原生态”的身影? “原生态”作文应该遵循作文教学的本性、特有的生存面貌和发展规律。其核心标志就是作文教学的所有活动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托,唤醒、激励、鼓舞学生自由发挥,将内心的真实思想感情真诚地表达出来。 要想实现作文 “原生态”化,作文教学工作就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扼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原生态”。
上一篇文章: 语文作文教学浅探 下一篇文章: 谈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立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