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改。即选择一篇典型的问题作文(隐去姓名),全班学生群策群力,共同修改,让大家体验将丑小鸭优化成白天鹅的喜悦,品尝修改作文的乐趣。作为教师,也高效地解决了作文共性问题。有群改,当然就有群赏(集体欣赏美文)、群作(共同完成一篇习作),实践证明,皆成效明显。
3、培优。即大力扶持作文苗子,为他们创机会,搭舞台,张扬其特长,使他们脱颖而出。让优秀学生带动群体,掀起作文训练的热潮。身边的榜样具有极强的感召力,这个办法十分凑效。
二、小学生在作文学习活动中“学”的创新。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教”的创新最终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并以学生的作文素质作为衡量该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性标尺。
㈠不断挖掘作文潜能。
我们坚信,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要求,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达到更高层次。本着这一认识,我们引导学生:
1、化“作”为“乐”。即变应付式被动作文为自我实现式主动作文。⑴树立作文信心,时刻告诉自己“我能行”;⑵培养“进攻的志趣和努力的热忱”;因为心理学家张德
秀认为,这两种特质是创造力的决定因素。⑶让作文不断有服务生活的机会,如通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投稿、记日记、编小报等。
2、专长迁移。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或多个专长爱好,教师引导学生将对专长爱好的兴趣迁移到作文上。例如李文同学是个汽车迷,对汽车的品牌、标志、种类、性能等都如数家珍,在家还收集了许多汽车玩具,一聊起汽车便滔滔不绝,但并不喜欢写作。我就请李文在班上作一个汽车方面的讲座。我建议他将发言稿写下来,以便讲得更精彩。李文答应了。这次讲座果然大获成功。我乘胜追击,告诉李文,讲座的成功说明你有很大的作文潜能;如果写其它事物能像你喜欢汽车一样投入热情,平日留心观察,注重资料积累,你的作文一定能篇篇得优。李文听得连连点头。此后李文的作文果然有了长足的进步,还在市级刊物发表了两篇习作。3、提高认识。⑴提高对写作行为的认识,解决"我要写"的问题。自主行为的结果总比被动行为的结果理想;⑵提高对写作对象(内容)的认识。因为“文成于思”。脱离主体观照的文字是没有灵性的。提高对写作对象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沙里淘金,从琐碎纷繁的生活中迅速找到典型的写作材料。提高的办法有:丰富生活内容(生活的丰富便是认识的提高);比较辨别写作对象等。⑶提高对自身作文专长的认识。学生有的长于描述,有的专于议论,有的善于抒情。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写作专长,着力培养—“扬长补短”,即在专长迅速提高的同时带动相关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辐射效应;它不同于“扬长避短”,更有异于“扼长补短”。
4、强化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认识(思想),积累技法。“厚积”才能“优发”!积累方法有二:一是阅读—阅读文字获取间接经验,阅读生活获取直接经验;二是实践—“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语)通过实践强化对积累的需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小学生自改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文章: 让小学生作文课堂“动起来”
|